如果你的孩子在運動比賽中沒有贏,你會如何處理?

最後更新日期: 2020 年 6 月 3 日

如果你的孩子在運動比賽中沒有贏,你會如何處理

在最近一次開會時討論到如何提升領導能力,一位新加坡同事談起她的兒子在最近一次賽艇比賽後的點滴。同事的兒子是一所中學賽艇隊的隊員,每週要保持相當的練習時間,又由於要兼顧學業及各樣的考試測驗要求,平常就要有堅毅及守紀律的心態。每隔一段時間亦需要參加訓練營,和隊友們共住數天,加強大家的默契,當然也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作深層次的訓練。

在最近的一次比賽中,同事觀察到在隔壁的雙人賽中,教練特別選了一位技術比較高的隊員在艇的前方帶著一位沒有那麼強的隊員出賽,明顯的可以見到這位技術比較高的隊員一臉不滿意的表情,全程只顧著自己划艇,沒有留意及帶領後面的隊員調較划槳的節奏,最後當然是輸掉比賽。到岸的時候這位隊員頭也不回便衝回更衣室,後面的隊員慚愧地抱著艇兒低著頭回到岸上。一些旁觀的家長看到後有點不明白為何如此選擇出賽隊員,教練在旁解釋道:「剛才我是特意安排這樣的組合出賽的。平常前面那位隊員就是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比其他人強,忘記了賽艇更注重團隊的合作,前後的隊員要配合,互相扶持,互補長短。其實剛才後面的隊員划得很不錯,也許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是最優秀的,故非常用心的去划,以免連累隊友。如果剛才他們能夠好好的合作,說不定能贏得比賽。一次比賽的勝負不是最重要,更重要是他們能不能明白團隊的合作精神,和擁有謙卑的心,關心和照顧自己的隊員。」

另一場比賽輪到同事的兒子出戰四人賽,同事跟另外三位母親很緊張的替兒子們打氣。比賽相當激烈,畢竟已為這個比賽練習了很久了。其他的隊伍有一些技術差不多能進國家隊的隊員,故此實力有些距離,最後同事兒子的隊伍得到第四名,時間已經是己隊非常不錯的成績。到達終點後,四位隊員沒有即時回到岸上,卻突然地哭起來,同事及其他母親都很擔心,趕緊跑到岸邊準備著,如果他們是互相埋怨或指責的話要好好的教訓一番。教練阻止,希望母親們能留一些空間讓他們自己處理。原來他們哭是因為覺得自己連累了隊友,沒有贏得比賽。最後大家抱作一團,破涕為笑,互相鼓勵,最後和母親們來一個大合照,每個人都掛著一個璨爛的笑容。比賽之後,這群只有14歲的男孩子們錄製了一盒錄像帶送給他們的教練和父母,感恩他們的指導和支持,悅耳的配樂下,出現一張又一張訓練時及比賽的照片,有成功,也有失敗的時刻,也配上一些很有意義的語錄,其中一段頗有啟發,內容大致是指應該常親近敢於對自己給真實反饋和挑戰自己的朋友,他們能讓自己成長和進步。

同事在談起這些比賽的點滴時,我很能感受她對兒子感到十分驕傲。這也令我想起在美國生活時很多有孩子的同事都會讓他們參加各類型的運動訓練,團體的項目如籃球、壘球、棒球等等,他們認為,尤其是男孩子,從小要他們學習如何和大眾相處,即使自己的技術比較好也要學習如何配合全隊的戰略,在適當的時候把球傳出去,協助隊友得分,球隊得勝比自己個人的表現更重要。並且要服從教練的指導,甚至是責罵。不只懂得慶祝勝利,更重要是要學會如何在落後時永不放棄,在失敗時能再次站起來,努力改善缺點。體育運動一直深深的影響著美國人的生活,其實運動比賽不只是給大眾作休閒娛樂之用,許多運動項目的專業用語都被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而在職場上一般在年少時曾參加團體運動的人都比較能與同事有較和諧的人際關係,也比較懂得和大眾溝通。

現在社會一般非常重視個人的表現、成績,與其他人常作比較,希望自己“贏在起跑線”,也非常重視勝利,不接受失敗。可是,人生真的可以每一次測驗、考試、比賽都能獲勝?而對比自己的成績稍遜的人是否應該看不起?當然每個人都應該好好的學習,裝備自己,有專長,技能把自己及家人的生活照顧好,然而,有正面,正確的心態與思想也是非常重要的。佛教的理念重因果,今生在運動或學術上有過人的成就是多生累劫修善所得的果報,不應產生貢高我慢的心。反之也不應氣餒,深信只要抱著謙虛的心努力改惡修善,一步步努力修行,累積福報、智慧,慢慢地生活必然有所改善。

此外,記得在恭聞H.H.第三世多杰羌佛的一盤法音時,提及到修行人要學習四無量心 – “慈,悲,喜,捨”,當中的“喜”其實不容易做到 – 自己能否在看到他人幸福,看到其他眾生都快樂時是否能真心的替他高興,就等於是自己的快樂而不嫉妒?更重要是自己能否在學業或工作上幫助他人成就,把團隊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前?這樣做許多人或許會感到吃虧,可是往往有這樣的胸懷卻能結許多善緣、人緣,才有更多人願意幫助自己成就,而進一步更有助自己去除我執。

還有,在修行的道路上,常常親近善知識也是非常重要。大部份如我一樣,在繁忙的世間中生活,許多時候受各種事情的打擾,並不常常能依教奉行,遇到事情時也許生起煩惱,或者謾罵他人,而工作忙碌時很容易把持咒、修法的事拋諸腦後。如果身邊有善知識,他們會提醒和推動自己,更會成為自己的學習榜樣,在學佛的過程中給自己意見、支持,就像要攀上高山一樣,有團隊的力量比自己一個人面對更容易成功。這也是為什麼H.H.第三世多杰羌佛勸導大眾要常常一起共修,恭聞法音,才能找到正知正見的團隊,在通往解脫的道路上共同邁步。

“聲明:以上內容為筆者個人理解和分享,僅供參考。一切正確法義最終以H.H.第三世多杰羌佛親說法音為準。謝謝!”

筆者: 五月花

版權聲明:
在此網站刊登的文章,都是「福慧行」原創文章(特別註明除外),版權為「福慧國際慈善基金」所有,於「福慧行」的官網、微博、「福慧行智」微信訂閱號或其他「福慧國際慈善基金」授權之平台發佈。歡迎大家轉載或引用,與更多人分享及結緣;但同時請大家尊重版權,無論是全文轉載、部份節錄、引用,請務必註明版權所屬及文章來源(如下段所示),避免盜用等侵犯版權的行為。

轉載或引用者,請註明文章來源、版權及鏈接如下:
以上文章是轉載/引用自「福慧行」官網原創文庫,版權為「福慧慈善基金」所有。原文鏈接如下:
官網:https://hkfhh-com.preview-domain.com
微博: http://weibo.com/u/5857274799
微信: 福慧行智 (WeChat ID: Cultivation888)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佛教 #修行 #比賽